“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进一步加快构建“生活圈+”,不断推进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建设,强化政治引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近日,金海街道龙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标准化建设示范性大讨论。
议题一:党群服务中心的门头和空间设置
居村党群服务中心是服务基层治理的主阵地,也是民生服务的落脚点,更是党员群众感知温度的“神经末梢”。如何让这样一个密切党群关系的有限公共空间发挥出无限作用?党群服务中心在门头设置及空间设置上是否可以更科学规范,让居民感觉更温馨?
(相关资料图)
三长村党总支副书记
唐霞
从两个角度理解温馨,一方面是从布置上,色调上要有红色的元素,彰显出凝聚信仰的力量,但不全是红色元素,阵地多一些党群活动的照片并及时更新。另一方面从功能上,将群众的需求融入到党群中心的功能设置上,做到功能设置贴近居民需求。
街道社区管理办一级科员
青年结对干部
何笑蓉
党群服务中心是社区党组织服务和联系党员群众的一个阵地,在门头和空间设置上首先要全面坚持党建引领,要有效推动居民共同参与,还要高度融合数字化赋能。
奉贤区党代表
陈玉花
党群服务中心是社区联系居民的纽带,首先要做好“面子”,规范标识标牌,以电子屏形式设置规章制度,做到简单明了。关键要做实“里子”,厚植社区文化底蕴,提升社区人文气质。
少湖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陈卫荣
党群服务中心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硬件上尽可能设施齐全,功能服务上尽可能让来参加活动的居民感觉到温馨,有“愿意来、还想来、盼着来”的意愿。
议题二:如何丰富“共享+”服务内容
2022年龙潭社区代表奉贤区参加了上海市“美好社区先锋行动”创建,这期间打造了特色社区治理项目“共享+”,涵盖了共享车位、共享雨伞、共享书屋、共享议事平台、共享资源等内容,进一步激活了社区治理内生动力。在此基础上,如何丰富“共享+”项目内容,让更多居民受益?
街道党建办一级科员、居民代表
董玉倩
要丰富“共享+”系列服务,需要我们将服务做在实处的同时,还必须深化服务内涵,扩大服务范畴,如龙潭“说事会”,可以多往线上发展,让上班族也能参与进来。
奉贤区人大代表
陆杰
“共享+”理念不光是自己社区的共享,需要结合到周边,做到区域、街道乃至全区的资源的融合。我们要发挥好区域化党建优势,让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从共享优质资源、搭建共享平台的角度来探索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载体和渠道。
丰乐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吕虹
让社区沉睡的资源在共享理念的推动下焕发生机,包括物品的共享及技能的互助,让社区党员和居民形成一种信任和共享,以邻里为伴、与邻里为善,打造一个温情的社区。其次,也可采用数字化赋能社区治理,通过线上线下的互融贯通,搭建一个居民间共享的互助平台。
议题三:党群服务中心是否引进社会组织开展服务
目前居村党群服务中心可提供的为民服务大多是基础性的,面对居民多元化的需求,我们能否满足?前不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引发了我们对于居村党群服务中心是否可以引进社会组织开展半公益性质的专业化服务产生的思考。
奉贤区人大代表、居民代表
陈春妹
为民服务功能既要契合居民的需求也要考虑存在的风险问题,在党群服务中心引入半公益组织也需要有统一的准入管理机制,希望上级部门可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居民利益不受损。
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屠欢
我们要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多培育组建本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发挥他们的自治潜能,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与各种基层阵地相融合,实现从“场地相加”到“功能相融”。
龙潭社区法律顾问
刘琳
对党群中心是否可以引进社会组织,龙潭社区法律顾问刘律师从法律层面提出了几个注意的要点:一是需要签订书面协议;二是需要排查环境隐患;三是需要建立过程监管、效果反馈评估和应急情况处置这三种机制。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未来,龙潭社区将进一步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各项功能,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将服务送到居民“心窝”里,把实事办到居民“心坎”里,把实效提升到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地方。让党群服务阵地成为党员群众“愿意来、待得住、还想来”的温馨家园。
关键词: